錢幣收藏,有價值不?
中國錢幣的歷史,上下數干年,歷史上鑄幣問題錯綜繁多,流通情況干差萬異,同一種錢幣重量,成色,尺寸上也不絕對一致,其種類,版別亦極為紛雜,目前很難有一部″大全"或″大成"能囊括之,隨著古錢幣的收藏熱興起,民間集幣熱情高漲,但錢幣收藏的目的確不明確,錢幣收藏為的是鑒定,交流,研究中國的歷史貨幣,普及錢幣知識,從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其他網友觀點收藏是心情,快樂,值不值錢就不多想了
其他網友觀點從商代貝幣、戰國漢代刀幣和布幣,到唐宋元明清各朝的方孔銅錢再到各類機制幣,中國錢幣承載了悠久的歷史,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為眾多收藏愛好者和收藏家所珍視。從古代錢幣、金銀錠、近現代機制幣、徽章等多種類型。其中更包括咸豐雕母、花錢母錢、大型宮錢、稀有漢牌等,可謂名品薈萃,值得關注收藏。第一部分 雕母清代,錢局每開爐鑄錢,先取精煉黃銅制成雕母,再以雕母翻鑄若干母錢,最后用母錢翻砂鑄流通錢,因此雕母又稱祖錢,均為手工雕刻而成,在錢幣鑄行流程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因其特殊的性質,加上錢局使用后往往存檔入庫,故民間流傳甚稀,而其工藝的特殊性又使雕母具有流通錢無法比擬的藝術觀賞價值。雕母的制作非常精良,質地選用上等銅料。在《皇朝文獻通考·錢幣考》一書中寫到,各省鑄錢均須“例由戶局先鑄祖錢、母錢及制錢各一文,頒發各省,令照式鼓鑄之”。鮑康的《大錢圖錄》一書中記載,雕母“其穿孔非錢局人不能鑿”。雕母的錢文非常精美,用手雕刻而成,文字細瘦高挺;字口深峻;筆畫剛勁、有力;地章光潔,全身無鑄造痕跡。穿孔大都是雕鑿之后再銼光而成。雕母在鑄錢過程中起規定錢式的作用,并在翻鑄母錢時用于印模。雕母錢比同版流通的錢更大、更重,存世量非常稀少。清·咸豐重寶寶源當十雕母說明:臺灣清錢收藏家陳鴻禧舊藏,本品包漿呈褐色,猶如一層巧克力殼,雕工精工細作,勁氣十足,棱角分明。出版:1.《清錢珍稀四百種》P69,陳鴻禧著,1991年。2.《珍稀花錢百款賞鑒》P82-83,鄭軼偉著,2011年。直徑:36mm 厚:2.8mm 重:20g清·咸豐重寶寶川當十雕母說明:本品屬鑄錢錢監內部的原模,通常情況下,此類原模只作內部存檔,嚴禁外流,因此真正留存民間的實物十分稀少,本品金黃銅質,包漿自然淳厚,存世僅見。出版:《錢幣鑒定》P127,戴志強著,2010年。直徑:44mm 厚: 3mm 重: 24g第二部分 花錢之母錢花錢,以其形制類似古錢,性質非流通幣而得名。花錢中的字文圖案千姿百態,各具姿容,堪稱古代“銅版畫”。花錢中豐富的內容,是各代民俗民風的縮影;吉祥的內涵,代表著古代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花錢和古錢的聯系,不但體現在它們形制的相似,而且體現在它們來源、工藝等方面的緊密聯系。由于花錢不像古錢有官方史料記載其制作工藝,又不似古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往往同一款式圖案文字,后朝仿前朝現象普遍,所以對花錢的鑄造研究主要從工藝上來斷定其制造年代及性質,從花錢母錢零星被發現開始,我們可以斷定花錢的工藝也是母錢翻鑄法,而初鑄子錢(頭模錢)又比母錢略小,精美程度略遜。清·浙爐正字寶乾隆通寶龍鳳花錢母錢說明:臺灣清錢收藏家陳鴻禧舊藏,本品種為清代浙江爐特產,以其方正端莊的字體和精美的龍鳳圖為兩大亮點。此外,“寶”字特殊,為正字寶,在花錢中僅此一品,更添其魅力,本品質精色佳,背龍鳳尤其精致:鱗毛細微清晰,無一處不精,無一線粘連,母錢特征明顯。出版:1.《清錢珍稀四百種》P12,陳鴻禧著,1991年。2.《珍稀花錢百款賞鑒》P70-71,鄭軼偉著,2011年。直徑:61mm 厚:3mm 重:67g第三部分 宮錢宮錢的使用源于唐代,到了清代,宮錢的發展達到了鼎盛。當時宮錢是用官爐鑄造,主要用于皇宮的節日慶典裝飾,每年臘月負責鑄造宮錢的部門都要把一批精鑄的宮錢送入皇宮,作為宮燈的錢墜。清代宮錢,一種是正面是年號,背面是天下太平、八卦圖、或者吉語等,另一種是正面吉語,背面光背。宮錢與民間花錢的最大區別在于,宮錢使用的銅質是精黃銅,而且制作也非常精致。清·福壽康寧光背大型宮錢說明:日本錢幣收藏家平尾贊平舊藏,本品福壽康寧為祝壽語,用于宮廷賀壽,稱為祝壽宮錢。整體厚重平整,大氣恢弘。工藝接近完美,無一處紕漏。錢身等厚,外郭平整,錢形為標準的圓形;內穿精修,不起脊,無棱角;錢肉精修,背肉尤其平整;字體無一粘連,筆畫粗細勻稱,當為精修郭;此錢鑄后,處處皆經刀修,但刀痕化盡,找不到一處刀傷刀痕紕漏,字體剛柔并濟:筆畫外表圓融,但骨架剛健,字既工整又不呆板,綜合工藝和字風來看,此錢有盛世氣象,當為清中期所鑄。直徑:59mm 厚:9mm 重:168g第四部分 厚重的遼代花錢遼自907年建國(契丹)至1125年被金所滅,歷經200余年,再加上東遼、西遼、北遼等各朝各代均有錢幣傳世。由于遼大量使用宋錢,本朝鑄幣量少,所以留存下來的各代錢幣大都是珍罕寶幣。遼代的花錢品種繁多,千姿百態,頗具藝術價值、文化價值與收藏價值。經歷了漢代壓勝錢的單調發展,南北朝、隋唐的似是而非之后,花錢這個門類,在北宋-遼代、南宋-金代兩個歷史階段中井噴式地勃興起來,由此奠定了現代意義上“中國花錢”的發展路數、風格與基本文化價值。遼·寶相花十二生肖大型高浮雕花錢說明:遼代花錢厚重是粗曠中帶有細膩,本品遠看粗曠,但近觀細節并不馬虎,寶相花清晰無磨損,為同類中所見最佳。直徑:71mm 厚: 4mm 重:100g第五部分 獨特的漢代花錢—漢牌花錢作為古錢幣的一個分支,按其用途大致可以為古錢宮錢類、吉語類、宗教類、游戲類、特殊用途類等五大類,宋王黼《宣和博古圖》云:“厭勝錢有五,一體之間,龍、馬并著,形長而方。”這里提到的形長而方的龍馬錢就是漢牌。《遼東泉拓集》中,漢牌標了8星,是所錄300余品壓勝錢中等級最高也是唯一一枚標8星的花錢。漢·西王母四靈導引牌說明:花錢源于漢代,漢花造型各異,但最為獨特的漢花就是本品漢牌,從紋飾內容分析,漢牌的功能和導引入另一世有關。本品首部為龍,頸部為朱雀,主體牌上部為西王母及眾神,下部為玄武,左右為白虎、青龍,牌另一面為乳釘紋,從紋飾上分析,龍或馬是導引去仙界的“專車”,西王母表達的是仙界的大牌神靈,死靈有厭勝之意,而乳釘紋則代表著神秘的星辰宇宙。相關郵票及漢牌形墨清代宮廷文玩中有一方墨便是以漢牌為藍本設計,出自故宮博物館的清宮舊藏,描述為:“清嘉慶程麗仲壓勝錢墨,通長9.35cm,寬3.3cm,厚0.6cm,墨主體為長方形,上臥圓雕盤龍。正、背兩面皆起邊框。正面壓印陽起的龍、虎、螭、龜,托起一趺坐的仙人,仙人兩側各立一持花童子。背面布滿乳釘紋,并仿銅錢銹蝕剝落之狀貌。左側署陰文填金楷書‘嘉慶七年程麗仲造’款,右側面為陰文填金楷書‘壓勝錢’之墨名。此墨造型仿金屬壓勝錢形狀。”這方墨曾載入2006年發行的文房四寶郵票。出版:《珍稀花錢百款賞鑒》P130-132,鄭軼偉著, 2011年。高:171mm 厚:3mm 重:137g第六部分 中國最早的獎章清·福建爐按察司獎花錢說明:按察司是明、清時期設立在省一級的司法機構,主管一省的刑名、訴訟事務。同時也是中央監察機關——都察院在地方的分支機構,對地方官員行使監察權。實心實政是按察司對于被考核官員政績佳的獎語,按察司獎當為清代按察司頒發給官員的獎章。 出版:《珍稀花錢百款賞鑒》P133-134,鄭軼偉著,2011年。直徑:62mm 厚:2.8mm 重:56g
其他網友觀點大家好,我是阿強,謝謝你的問題邀請,現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長城幣是我們國家80年代發行的一系列流通硬幣,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有1980年,1981年,1983年,1985年幾種年份,其中1985年沒有發行二角,價格也是最便宜。1980年的一套普通散幣1000左右,1981年的便宜一些,也是存世量最大的一套,價格好品的350左右,1983年的貴一點,一套3000左右,1985年的一套125左右,當然,流通過的價格要便宜一些。不過你這個比較難得,屬于人民銀行版,當年人行版套幣一共有兩種,一種是藍套版,一種是黑套版,目前價格在9000到10000之間,如果氧化嚴重的話,價格會有所打折。另外一點,長城幣還發行過一批精制幣,所謂精制幣就是比流通的普制幣多一道磨砂的工藝,外觀上看也是不一樣的,精制幣有鏡面反光情況。顏色成灰白色,精制幣裝幀也是非常的講究,比如說長城幣里面,1982年就只發行了精制幣,主要用于對外賓的饋贈,發行量小,所以價格也非常昂貴。目前市面上的所有精制幣基本上都是海外回流的。回答完畢,我是阿強,關注我,一起學習交流錢幣知識。
其他網友觀點分享一下
智能推薦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錢幣收藏,有價值不?":http://www.zzdxkj.net/article/2023062018059.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若本站收錄的信息無意侵犯了貴司版權,請給我們來信(zyfshare@163.com),我們會及時處理和回復
- 上一篇:美簽之家會不會講解一些加拿大簽證的知識呢?
- 下一篇: 美簽之家的老師怎么樣?講的內容有用嗎?